海南橡胶龙江分公司胶工夫妻弘扬工匠精神,用心守护胶林—— 接过那把胶刀 点亮那盏胶灯
海南橡胶龙江分公司胶工夫妻弘扬工匠精神,用心守护胶林——
接过那把胶刀 点亮那盏胶灯
5月的一场大雨过后,海南橡胶龙江分公司的橡胶林如同一件绿色的外衣,轻柔地披在平地和山坡上,散发着清新的气味。胶林浓密,沿着胶林间道路蜿蜒而上,该分公司胶工黎凤明向他承包的树位走去。路上,几名收工较晚的胶工骑着摩托车赶去收胶,亲切地与黎凤明打了声招呼,便风尘仆仆扬长而去……
黎凤明夫妇正在收胶。海垦融媒中心记者 刘家宋 摄
“我和妻子主要负责这片胶林,每人每天割500—600株左右的胶树。”黎凤明说,他和妻子彭雪芳都是龙江分公司金波二十队的胶工,2020年夫妻二人从外地返乡,决定接过父母手中的胶刀,在这片他们日夜劳作的胶林,继续为海南橡胶事业贡献一份绵薄力量。
“割胶是门技术活,要学好管、养、割三门功课,才能提高产量,拿到可观的收入。”龙江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胶价持续低迷,出现胶工大量流失的困境。为了吸引胶工、留住胶工,龙江分公司通过整合扩岗割胶树位来提高胶工割胶产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积极工作的胶工,并开设专门培训课程,在每个生产队中配备技术辅导员进行指导。
“新入职的胶工要先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学习,参加完理论与实操考试后才能上岗。”说起割胶的经历,夫妻二人打开了话匣子,以前从来没有跟橡胶打过交道的两人,遇到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学技术。
“要把胶刀磨得又平又利,才能又快又省力。要找准切口松紧适度地下刀,把握好每次割胶的深浅度,观察割胶时胶乳管是否保持通畅,出胶量才能得以保证。”黎凤明说,刚步入胶工这行,夫妻二人铁了心要练好基本功,每天凌晨起床割胶5个小时,下午趁着空闲时间坚持在树桩训练割胶技术,这早已成为了夫妻俩的习惯。
黎凤明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母亲挑着两桶约60公斤的胶水,颤颤巍巍地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前往收胶站的背影。当时往返一趟要一个小时,一次收胶要花费两个小时。有时一脚踩不稳,就可能人仰马翻,胶水倒地,白干一天活。当年父母辛勤割胶的样子给黎凤明树立了好榜样,打心底鼓励了他做好这份工作。
由于割胶工作是夜里开展,黑白颠倒的时间差,刚开始让他们很不适应。“一开始割胶的时候,常常割着割着脑袋都会犯困、发晕。”黎凤明说,为了保持良好的割胶状态,他和妻子时常互相督促对方,谁累了就立马洗把脸,犯困了就拍一拍对方,就这样慢慢调整,找到最佳的割胶状态。为了精进割胶技术,夫妻二人还积极参加分公司举办的胶工培训,与父母交流割胶心得。孜孜不倦,周而复始,很快黎凤明夫妻俩从不会割胶到现在下刀、行刀和收刀等基本功练习得如鱼得水,已成为龙江分公司一级胶工队伍中的主力军。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2020年入职以来,黎凤明已完成13吨干胶产量,夫妻二人干胶产量超过25吨,成为了龙江分公司名副其实的产胶大王。“分公司对产胶成绩好的职工给予了很好的鼓励政策。”龙江分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李汉良介绍,今年分公司为了解决胶工短缺问题,激励胶工积极参与割胶工作,出台了十项优惠激励政策,通过稳岗扩岗,规定和明确了不同的激励办法。奖励机制的设立,让胶工们真真切切看到了努力的回报。截至5月10日,胶工在去年的基础上回流236人,为今年的橡胶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加割胶工作以来,我们注重橡胶管养割措施的落实,按照今年分公司的优惠政策测算,今年收入可望达到7万元以上。”彭雪芳开心地说,收入的提高,让家里的生活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你看,这个茶几、椅子都是我们新买的,我相信只要肯努力,生活会越来越好。”彭雪芳指着家里新添置的家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以来,海南橡胶龙江分公司不断吸纳新鲜血液,壮大胶工队伍,如今已有1716名胶工奋斗一线。头顶的胶灯照亮前行的路,锋利的胶刀在灯光下闪闪发光。黎凤明说,从点亮这盏胶灯的那一天起,他就默默下定决心,将把青春献给胶林,为海南橡胶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来源:海南农垦报 记者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