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人物 | 胶林深处献青春

       我叫周小妹,是海胶集团龙江分公司金波二十队的一名“90后”胶工。

1727419676949032696.jpg

       也许,大家对“90后”固有的印象是个性张扬、崇尚自由,然而我所工作的龙江分公司地处霸王岭脚下,它是最边远、面积最大、植胶坡度最大的生产队。我在这儿已经工作了19年。最初,我选择胶工这份工作时,许多人都会问,你这么年轻,为什么不去更好的城市发展,而是愿意待在大山里割胶?割胶很辛苦,收入也不多,你能坚持下来吗?我想,大家听了我的故事后,这些问题都会得到答案。

       我与橡胶树渊源颇深。父母都是割胶工人,靠着开荒、割胶养育儿女,维持生计。我才有八九岁的样子,便随同父母一起,到林段帮忙收胶水。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橡胶树——树干高大而挺拔,树冠宽广而蓬勃,数不清的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开来,郁郁葱葱,犹如一片绿海,承载着希望和梦想。当时我觉得橡胶树很神奇,只要轻轻一割,就能流出像牛奶般的胶水,母亲对我说,那是橡胶树的“眼泪”,就像母乳一样洁白和伟大,正是有了它,我们家的生活才有了保障。

       等到14岁时,我开始为父母分担一些农活,空闲时跟随父母一起上林段割胶。而母亲便是我割胶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一些下刀、手法、脚步、收刀等环节的技术要领,但那时候的我对割胶并不是十分感兴趣,总想着“飞”出大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只是对割胶一知半解,只想着能割出胶水来就行。不过也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割胶的辛苦。

       2005年初中毕业,正当我想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时,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打破了我原本平淡而幸福的生活,也打碎了我“飞”出大山的美梦——我的母亲被确诊为癌症,且是晚期,没过多久,她便离开了我们。无情的现实一度让我手足无措,我心里明白,母亲的离世,意味着家庭的全部重担将落在父亲身上,我不忍年迈的父亲为家庭生计到处奔波,也不忍年幼的弟弟妹妹无学可上。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决定放弃学业外出打工。那时正好金波农场二十队招收胶工,于是,我便瞒着家人参加了金波农场二十队的招聘。

       当时的金波二十队刚刚经历了近30年最严重的自然灾害——2005年台风“达维”,所到之处的橡胶林,尽是被拦腰截断、连根拔起的橡胶树。原承包金波二十队割胶的老板退了合同,招来的大部分胶工也另谋高就,偌大的一个生产队仅剩8户人家,包括我在内只有9名胶工。

       为了让满目疮痍的胶园尽快恢复生机,我和其他胶工一起,天一亮就到胶园里清理断倒的树干、树枝,把残桩锯平用沥青、牛粪封住创口让树桩重新抽芽,扶起并重培半倒的橡胶树。为了防止水土继续流失,我们用石头泥土把深沟填平,还在橡胶园植胶行靠山的一侧,每隔两株就挖一个水肥坑,这既可在雨季时储蓄雨水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在日常胶园管理中往里施肥。

       当时我年纪小,大家都愿意照顾我,把较轻的活分配给我,但我认为既然来干活,就要把活干好,不能因为年纪小,就接受特殊待遇,所以我希望能和大家一样独立完成任务。

       经过半年的试用期,同年8月,我便与农场签订合同,成为一名正式胶工。

       大家都知道,割胶是一份极其艰苦的工作,每天凌晨一两点迎着厚重的露水深入山林,清晨,再将收集的上百斤胶水背下山来。橡胶林里蚊蝇成群,时不时还会出现虫蚁野兽,我们胶工需要承受体力和胆量的双重考验。

       我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独自上林段割胶的情形。凌晨一点,伴随着响亮的广播声,我从睡梦中惊醒,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草草洗漱后,我便戴上胶灯、背上胶篓,拿着磨好的胶刀,挑着胶桶,跟同事们一起上林段割胶。

       黎明前的胶林很黑,伸手不见五指,四周安静得可怕,只听见虫鸣的声音,我借着头顶胶灯的微弱光亮,深入到我负责的树位。

       真正开始割胶时, 我才发现与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本以为在岗前培训中练好的技术就能派上用场,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应该说是有些吃力。我当时分到了3个树位,每个树位大约有200至300株胶树,由于割胶技术不熟练,加上林段路面的不平整,我割胶的速度并不快,一个晚上下来,精疲力尽,腰疼手酸。

       虽然从前就知道胶林里蚊虫蚂蟥多,为防止被蚂蟥、大黄蚂蚁或者毒蛇咬伤,我穿着长袖,戴上手套,还穿上了长筒靴,全副武装,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即便如此,只要皮肤裸露的地方依然被蚊子咬得到处都是包,而且一有风吹草动就被吓得魂飞魄散。所以割胶的前几年,我从来都不敢看恐怖片,甚至电视都很少打开,因为总是怕自己上林段割胶时会想起电影里可怕的画面。

       不过当胶工最怕的还是雨季,因为一不小心就会颗粒无收。最令我难忘的,是有一次刚刚收完胶水准备下山,好巧不巧下起了大雨,走到下坡路上时,那里路陡、石子多,一不留神脚底一滑,身子一歪,满满当当的两桶胶水,基本上一半都洒在了身上,我感到非常无助,一个晚上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就这样付诸东流,心中满是懊恼,脸上淌着的,也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天亮了,给弟弟妹妹做好早饭,上山收胶下山交胶,磨刀,到胶林除草砍芭,一直忙到晚饭前,才能睡上几个钟头。就这样每月我都要走烂一双鞋子。

       说心里话,面对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我几度面临崩溃,也曾经动摇过:我以后的人生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吗?或许应该趁年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一想到家里还有年迈的老父亲和年幼的弟弟妹妹,我不舍得离开他们,加上家里人也劝我留下来,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既然选择留下来,就要把工作干好。

       其实,割胶看似简单,但其中有很多技巧,不同品系的胶树,割法也是有区别的。虽然以前曾跟随父母去割胶,但我的割胶手法并不规范,达不到割胶操作技术要求,不是手到腰不转,就是腰转脚不到,要么深浅不均,要么收刀不齐,一不小心还割伤了树,这很大程度影响了胶水的产量。

       所以,最初我的考核成绩并不是很好,和老胶工一比,看到他们的割面光洁、割线流畅、深浅到位,我既感到愧疚,又对他们心生敬佩,并暗暗下决心: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而且还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在技术、技能上的差距和短板,主动参加知识培训,翻阅有关橡胶树的书籍与资料,去研究不同品系的胶树,耗皮和深度控制在多少最合适;去分析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什么时候胶水最多等等。

       当时,金波二十队胶工蓝飞全是我的老师,我经常跟着她早出晚归,上林树位走林段,细致观察她割胶的每一个动作。从磨刀到橡胶树上的手脚眼身配合及下刀、收刀、切片、割面、深度、割线,认真琢磨每一步割胶技术要领。每天睡觉前也会复盘总结蓝老师教授的内容,有时候做梦都会梦到自己练习割胶。

1727419507918093605.jpg

周小妹苦练割胶技艺

       在学习过程中,我被蓝老师任劳任怨、坚韧不拔、甘于奉献的精神打动。她毫无保留地将割胶经验传授给生产队的每个胶工,还主动接手最为偏远、产胶量少、风害严重的高山区树位,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拼劲和韧性,带领着金波二十队的胶工们在大山深处的割胶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出铿锵步伐,绽放出“匠心之花”。

       为了让自己割胶手法更娴熟,我充分利用树位上被淘汰的树桩,绑在自家院子里,每天忙完收割胶工作,回到家中,不管多累,我依然坚持在小院子里“捣鼓”,反复练习一到两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我终于练就了一套稳、准、轻、快的割胶技术,做到下收刀整齐。树位的株平均产量也从原来的3.5公斤提高到4.5公斤。我看到胶水沿着割线一滴滴流入胶杯,装满了胶桶,我的内心油然而生起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1727419590008080170.jpg

周小妹割胶归来收获了满满一车胶水

       事实上,单单掌握割胶技术是远远不够的,磨好一把胶刀,对提高产量也至关重要,一把好的胶刀可提高5%到15%的产量。我下功夫了解每种磨刀石的特点,研究打磨刀身、刀刃技巧,掌握判断一把合格胶刀的要点和修正胶刀的方法。为了练好磨刀技术,我每天都会反复练习,每次都磨得双臂胀痛、浑身酸软,甚至有时伤手流血。为了更进一步提高磨刀技术,我甚至会到40公里外的珠碧江向龙江分公司第一磨刀能手黄鹏请教。

       我一直认为,橡胶树是懂得感恩的,只要把它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用心培育,它就会茁壮成长,然后用滴滴乳胶回报我们。

       而我的坚持也有了结果。我年年被评为龙江分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女工”,更成为分公司的“产胶大户”,我还用“产胶大户”攒下的奖金换了一辆崭新的摩托车,我开心极了,这是我领到的第一笔奖励,让我割胶更有动力。

       2020年我被海胶集团评为“最美女工”;我经常主动参加海胶集团和海南省举办的各种割胶比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2022年至2023年我还分别荣获海南省“青年岗位能手”和 “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称号。

       一项项荣誉,一次次掌声,让我感受到了坚守的力量,这是领导、同事、社会对我认真工作、努力拼搏的一种认可。

       而这些荣誉对我而言,既是鼓励,更是鞭策,让我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强了。

       现在胶工老龄化较为严重,平均的年龄在四五十岁左右,80、90后胶工更是凤毛麟角。我一直希望能够把我所掌握的割胶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

       为了保障偏远地区的橡胶生产管理,2020年,龙江分公司将一些地质条件复杂、较为偏远的荒废胶林进行重新分配,召集优秀的胶工开展大户承包割胶工作,并由我们金波二十队16名女工组成了一个“铁姑娘割胶班”。

       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女性生产工作者,我们经常在一起探讨橡胶生产事业的发展现状,相互鼓励,依靠勤劳的双手共创幸福生活。同时,我们严守橡胶割胶规范,做好“管养割”的平衡,相互学习割胶技术、传授理论知识、探讨割胶心得,我们的割胶技术一级、二级率达88%以上。大家努力争取高产,全班胶工良性竞争、比学赶超的氛围浓厚。

       建班4年来,我们这支队伍取得累计产干胶达500吨的好成绩,每年都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人均产胶量高达8.675吨,年人均纯收岗位收入6.88万元。

       近几年,在我们割胶班中,先后涌现出“全国农业技术能手”蓝飞全、海垦集团劳动竞赛“优秀岗位标兵”兰飞莲等一批优秀胶工。我们这一集体先后荣获海胶集团龙江分公司“先进集体”、“产胶能手”等称号,2020年被海垦集团工会授予“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被省妇联命名为“巾帼文明岗”,2023年,我们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这让我们感到无比光荣。

       获得的荣誉越多,身上的责任也便越重。我们经常帮助其他生产队的胶工,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走进胶园”巡回演练活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割胶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他们。看到大家割胶技术和胶树管养水平不断提高,割胶收益大幅增长时,我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因为我知道,割胶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大家的付出理应得到相应的回报。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天然橡胶产业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天然橡胶产业扶持政策正在逐步完善和落实。海胶集团也明确了坚定不移发展天然橡胶产业,保障国家战略物资安全的使命,这些方向性的基调给了我们橡胶生产工作者极大鼓舞,大大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去年以来,海胶集团推行基地分公司持续深化改革试点,弘扬胶工工匠精神,预计用3年时间打造一支稳定的核心胶工队伍,强化割胶岗位价值,以此提升胶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这充分说明了海胶集团对我们胶工群体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爱。

       这些政策让我们的信心更足了,工作积极性更高了。我相信,只要好好干,管好胶树,多产胶,收入一定会逐年提高,日子也会越过越好。每每看到橡胶树,我就觉得它伟岸高大,因为它养活了我一大家子,可以说这一株株橡胶树,已成为我人生的大部分。

       我们这代人很幸运,不用面对破碎山河,也不用在温饱线上挣扎求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自己的初心。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青春有很多样子,我不后悔将我的青春献给胶林,因为我明白,青春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也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选择平凡的岗位,同样也可以成就崇高的事业,铸就精彩的人生。

       一把胶刀,一颗匠心。不知不觉,我已经在割胶岗位上坚守了6000多个日日夜夜,我希望,今后能够继续传承老一辈“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不断苦练技艺,在橡胶林里用胶刀镌刻工匠精神,让工匠之光在胶林中熠熠生辉。

       作为海胶集团一名基层胶工,我将心怀“国之大者”,时刻牢记海胶集团“为国利民,胶融天下”的初心使命,在平凡的割胶岗位上管理好每一片橡胶园,为保障国家战略物资供应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和海胶集团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中国农垦》202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