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充分凝聚教师集体智慧,3月26日上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在行政楼南306会议室举行本学期第四次集体备课暨磨课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龚玲主持,课程组教师共同参会。
首先,施英楠老师和蔡逸飞老师分别就第五章第一、二节内容进行教学分享。施英楠老师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关系”的问题导入,通过史论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国际背景、历史条件、实践基础。蔡逸飞老师围绕第五章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从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论断“主义譬如一面旗子”出发,着重讲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史为证、以论为证。


其次,宋娜娜老师、党淑敏老师、李诗言老师和白雪妮老师分别对第六章一、二、三节内容的备课思路进行分享展示。宋娜娜老师结合世纪伟人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传奇经历,通过《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风范,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党淑敏老师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并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背景、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李诗言老师以改革开放前后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导入,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深入讲解,她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得益于改革开放,并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剩余章节的教学目标和备课思路进行分享。白雪妮老师以纪录片《邓小平的故事》视频导入,主要围绕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进行阐述,通过知识回顾小测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




随后,课程组就第五章和第六章内容理论性较强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贾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通过历史角度和丰富的事例增强学生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最后,教研室主任龚玲对六位教师的精彩分享进行点评,她指出六位老师整体教学逻辑清晰,重难点突出,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思考与设计,建议教师们在把握重难点时可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案例分析,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尤其是在教学形式、教学创新手段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展与优化。
本次活动为教师们搭建起相互促进、共同学习的平台,教研室今后也将持续强化备课制度建设,从优化教学方法、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发力,为教师们创造更优质的备课条件,助力思政课堂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